綠竹筍季-媒體報導:筍農採訪-盧棋彬先生

作者:Bmpr 於 2024-08-19
78
次閱讀

綠竹筍筍農採訪【盧棋彬先生】



  盧棋彬先生,今年75歲,原本是從事稻米種植。然而,由於收成不佳和梯田水源不足,田地無法閒置,否則就會荒廢。在民國30至40年代,他家決定改種綠竹筍。當時,村裡大多數家庭都開始種竹筍,盧先生也隨著鄰居們的腳步,投入了綠竹筍的種植。

  綠竹筍在第二年才開始長出筍頭,但品質不佳,需要更多時間和精力去整理。到了第三年,竹筍才開始真正茁壯,而第五年時,老的竹筍頭需要挖掉,才能保持竹林的健康與筍的產量。

  然而,現在的市場銷路不如以往,加上人工成本高昂,請人幫忙的費用負擔越來越重。此外,農路的問題也對筍農造成了很大的影響。盧先生堅持使用自然農法,對於蟲害,除非特別嚴重,否則基本上不會過多干預。但在颱風季節,風力過大時,竹子容易倒,竹筍也無法挖取,必須等待颱風過後,進行整理再重新開始。

  盧先生指出,舊筍頭和老竹子需要定期清理,這直接影響到竹筍的形狀和產量。每年約在11月至1月時施一次肥料,3月覆土時再施一次。而筍園中的雜草和落葉也需要定期清理,以確保竹筍的健康生長。山上的環境非常適合竹子的生長,這也是他們家選擇繼續種植竹筍的重要原因。

  盧棋彬先生也分享了如何挑選優質綠竹筍的小技巧。他建議選擇顏色較淺、不帶綠色的筍,這樣的筍不會有苦味。鮮豔的筍通常比較新鮮,現挖的筍外殼上還會帶有一些泥土,頭部顏色較白且摸起來有點粗糙。雖然整體差異不會太大,但挑選時仍需注意這些細節。

  至於綠竹筍的銷售管道,盧先生提到,他家的綠竹筍主要在興隆市場銷售,每次只需1至2小時就能售罄。此外,還有不少顧客通過電話訂購他的竹筍。

  最後,盧棋彬先生表示,希望農會能夠提供更多輔導措施,特別是在農路修繕方面。隨著筍農年齡漸長,農路問題對他們的影響越來越大。他期盼農會能增加輔助,幫助筍農降低勞動強度。

筍農採訪-盧棋彬先生